来源:汽车扒一扒
2023-05-27 03:31:23
长城状告比亚迪,直冲汽车圈热搜。
过去两年,比亚迪凭借着DM-i登场了神坛,成熟的技术以及相对稳定的质量,在新的风口抢走了大量合资车的市场份额,一时间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救世主。
很多人将比亚迪和救世主联系起来, 对,但不完全对。
(资料图片)
中国制造业不能只靠某一家企业来运营,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制造业疯狂崛起的过程中,比亚迪也是时代红利的享受者,既享受行业提供的优秀工程师,也汲取廉价供应商体系最大的能量。
可以说,比亚迪是最大的号牌、政策红利享受者,时间窗口提前被打开,让比亚迪抢走了市场中最多的红利。
每年投放的购置税减免政策,比亚迪享受最多。
但这不意味享受最多红利的比亚迪就没有问题,恰恰相反,这两年比亚迪因为过快增长遇到了诸多问题,瑕不掩瑜让人们可以忽视比亚迪产品上的短板。
问题多了,也会爆发。
长城一纸诉状将比亚迪推上了行业热搜,因为使用无法很好匹配混动的常压油箱,让燃油在气化排放之后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。
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相比,前者成本更低,后者可承受高压抑制燃料气化污染环境。
比亚迪的确在多款车型上使用了成本更低的常压油箱,但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媒体报道比亚迪出口海外的车型都是标准更高的高压油箱。
因为海外排放法规更加严格,比亚迪不得已提升造车成本,装备对环境更友善、对行人更好的高压油箱。
我们因为上海车展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厌恶区别对待,如果说宝马MINI是行为上的区别对待,那么比亚迪的油箱事件则是行动上的区别对待。
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,长城举报比亚迪,本质上有很大的推动性意义。
1、使用常压油箱的比亚迪,其实是钻了市场的漏洞,常压油箱成本更低,可以牺牲排放、健康来换取更低的制造成本,可以有更多的降价空间,对于那些按部就班生产达标、高标车辆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。
2、 从法规角度来看,常压油箱带来的污染的确更高于高压油箱,被举报的比亚迪今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预计占比在100万-150万,基数庞大影响巨大。
有人说,绿色企业比亚迪排出了最脏的污染物。
过去一年,比亚迪执行的是价格向下发展策略,一方面原因是成本控制非常出色,另一方面是产业链拿捏到位,将最适配混动的高压油箱换成常压油箱,也是压缩成本的一种方式。
如果压缩成本的前提是用环境、健康以及排放为代价,那么这种价格战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问题,被人举报也就是必然。
因为这个时代中有很多企业遵循标准使用高压油箱,吉利、长城等企业制造的混合动力车型都绕开了常压油箱。
符合国内标准和双标是两回事儿。
为什么比亚迪要在出口车型上使用高压油箱,国内就必须是常压油箱,是因为国内的法规监管不严格,还是国内的消费者不如海外消费者重要,为什么吉利、长城的相关车型都是更高标准的高压油箱。
国内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混合动力车型上都使用高压油箱,比如说奇瑞瑞虎8 PHEV、理想ONE、领克01 PHEV、长安CS75 PHEV。
比亚迪方面,国内销售的秦 PLUS、宋、汉都是常压油箱,有意思的是出口海外版本都是高压油箱,为了在国内打价格战而降低标准无视排放无视法规。
比亚迪太穷了,2021年之前比亚迪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,DM-i技术登场之后很好的抓住了政策的风口,成为了最大的补贴汲取者,过去两年疯狂推进新车计划,并且用压缩成本的方式迅速下调产品价格。
在这种成功、胜利的背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公平的,如果所有企业都忽视环保问题一味压缩成本,所谓的环保、排放必然是一纸空谈,同时所谓的海内外公平也是一种噱头,国外产品标准高于国内一直都是我们不齿的行为,这种问题过去出现在大众上,今天出现在比亚迪上。
屠龙少年最后还是成了恶龙。
所以,我不认为长城状告比亚迪是在背刺,反而是一种敦促比亚迪快速成长的行为,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、进步一定会存在。
2021年,福特以及其子公司向福特提起诉讼,要求福特停止“BlueCruise”来营销驾驶辅助技术,称福特侵犯了通用的合法权益。欧盟反垄断法中,奔驰举报宝马、大众。7年前,日产汽车举报三菱汽车油耗作假。
任何优秀的企业都应该建立在公平、正向竞争基础上,如此看来,率先使用不正常竞争的反而是比亚迪,长城的诉状是建立在无法降低标准、无法认同违法的情况下才发出的请求。
这两年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能够梭哈红利的基础上,让比亚迪拥有强大的吸金能力,但这不代表这家企业没有任何问题。
一家主打新能源的企业却排出最脏的烟,才最应该被训诫。
关键词: